HK Week3

继续每周的唠叨, 先来一些小的好玩的事情

a. 叶文, 叶问?
这个这个, 貌似从去年后面那个电影上映开始被这样玩笑的, 而最近的几次就比较囧了. 第一次是在上上周去深圳, 过海关的时候, 在大陆那边的关口做电子采集, 结果那个警察 GG 就很 nice 的说, 咦~ 差一点就是叶问了哦. 第二次是上周突然大脑短路, 想起来护照怎么还没好, 就打电话回武汉问了下, 结果那边那个警察 GG(我还能听出声音来, 还能记得那个热心的 GG) 立马就说, “你就是那个叶问吧, 你的还没好, 好了我会马上寄给你的”, er, 我还没说我是谁呢, 好吧, 我相信政府相信组织, 只是永州的办事效率太低了而已. 然后是阿荣, 这个就比较囧, 前天开始吧, 突然来了句, 我们跟叶问如何如何, 然后办公室里的一群人都是 “汗” 的表情, 昨天打电话叫人一起出去吃甜品又来一次, 囧.

b. 天气
香港这几天阴雨连绵的, 气温降的比较厉害, 但是比内地还是要暖和, 大概 15 度的样子, 但是周围都有人感冒了. 问了下, 现在应该算是香港比较冷的时候了, 但是年前可能还要再冷一点, 不过我觉得还是非常舒服了, 早上睡的极其开心的说.

c. 躲不开的黄埔街
说到黄埔, 第一反应估计是 “黄埔军校” 的居多, 然后就是上海的黄埔了, 说起来我也在上海的黄埔区呆了小半年的. 香港的黄埔街是一条非常短的小街, 而且靠天桥这一头是死路, 但是由于是从红磡站过去天桥的终点, 所以只要走红磡站, 绝对就会到黄埔街. 而黄埔街这周边一大块, 特别是往东南靠海的方向去, 更是叫黄埔, 香港没有黄浦区, 这是在九龙城区.
本来从理工的 W 楼, 是可以过一个地道, 再上个天桥就能走到现在住的地方, 但是那个门只有早上 7 点到晚上 11 点才开, 所以晚上回去晚点就只能从黄埔街这边绕. 再就是商店, 饭馆啥的都会在黄埔街或者再往海边走, 那更是要经过. 由于理工的宿舍很紧张, 学生都不一定能住上, 那 RA 就是注定了要在外面租房的, 租房首选当然是黄埔街, 近, 但是也贵, 房子又老, 再就是黄埔街周边的地区, 反正是要离理工近. 如是周末, 除了红磡站边上的国际都会, 吃饭也只有去黄埔街一带. 现在的楼下, 不是棺材铺就是修车的, 当然, 其他和殡葬有关的我也都归为棺材铺了, 除了这些啥都没有. 早上想吃早餐? 往黄埔街方向走, 在必嘉街上买一面包, 继续从黄埔街上天桥来理工, 晚上回去晚了? 黄埔街走. 黄埔街应该是理工所有 RA 的一个聚集圈, 也会是大陆过来理工学生的聚集圈, 躲不开的 :P

d. 用电
本来没想到这个, 但是今天下楼的时候突然发现楼梯的窗户上有电线和挂上面的小牌子, 才注意到都有接地线从电表那到铁窗户上, 然后再接到铁扶手上, 是比较保证用电安全的. 昨天上午还电力检修, 大概瞄了眼, 很靠谱. 香港的插头都是三角的, 非常大, 如果买过港行的手机啥的就知道那个插头有多大多 BT, 绝对的保证安全. 去 WangWei 住的地方看了看他们的电费单, 这边电分两个公司供应, 价格略有区别, 他们用的中电, 7 毫多一度, 还要加一毫多的税, 再退个啥, 总共就是 8-9 毫的样子, 但是香港政府在 08 年到 09 年有给每户每月补贴 300 蚊电费, 其实一般也用不完了, 福利真好. 我现在住那个房子估计是因为房东拆开租给了好几户人, 所以房东拿了这个补贴, 然后还是原价收我们的电费, 黑…

e. 甜品
这个怎么说, 南方特色么, 港片里管这玩意儿叫糖水? 原来看中山 BBS 上他们也是请糖水. 可以理解成刨冰? 或者一些小吃? 冻奶啥的? 反正就是那些, 这边还是挺流行这个的, 昨晚一起去吃了一次, 人均 20 蚊, 味道还是挺不错的, 考虑这边的消费水平, 这个价格也还好. 昨晚那家店似乎是很有名, 昨天快 11 点去, 居然还等了一下才有位子, 据说如果不是因为昨天天气冷, 会等更久, 进去后看到墙上很多明星照片? 都是在这里吃过的, 他们一上来就指着某人, 但是我只认出来旁边的谢霆锋, 然后在大家的提示下, 原来一开始那个侧脸就是著名的不会修电脑的那个同学(具体是谁还用说出来么… 都提示到这份上了), 然后黄秋生, 李克勤等一票人都有, 赞. 接着看到香港食神争霸赛第三届甜品类金奖的证书, 赞啊赞, 看来果然还是物有所值, 不过一看到食神争霸赛就想到了周星驰同学 -.-

以下是几个比较专题的部分

1. 港币
香港对钱的叫法和大陆不一样, 看上面我说电费的部分就知道了, 元叫蚊(音同”门”, 其实就是南方方言里蚊的发音), 毛叫毫, 分叫仙(这个应该是英语 Cent 的音译). 目前见过的香港流通的纸币有 1000/500/100/50/20/10, 硬币有 10/5/2/1/0.5/0.2/0.1.
硬币和 10 元纸币由香港政府统一发行, 都是一样的, 只是年代上可能会有不同. 比如原来绿色的 10 蚊纸币和现在紫色的区别, 然后现在紫色的还有纸币和塑料币, 我个人更喜欢塑料的一点, 好歹中间还有块透明的区域, 并且耐磨. 硬币 10 蚊比较诡异, 是外面一圈铁(?)中间嵌铜, 比较厚, 但是不大. 1-5 蚊的硬币应该都是铁的(或者类似的白色金属), 1-5 毫是铜的, 1/5 是圆的, 2 是外面有锯齿一样的, 5 蚊的硬币很厚, 一开始我都以为是三个粘一起的, 但是也确实在侧面有分三层一样, 是一个凹字形, 中间凹下去的部分还有刻字. 97 回归前的硬币, 有不少在背面有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的头像, 现在流通的越来越少, 这边很多人在收集这个玩, 我上周还偶然收到一枚 87 年的一毫, 挺好, 有纪念意义, 嘿嘿. 97 回归的时候还发行了一批纪念币, 更稀少, 估计凑齐还是能换不少钱, 可惜基本是见不到的. 关于硬币, 可以看这张图: http://picasaweb.google.com/whusnoopy/2009_02_22_HK_Week1#5305521606917142770
20 开始的纸币, 就很不一样了, 香港能合法发行纸币的银行有三家, 中国银行(香港),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 渣打银行, 三家发行的纸币都各有特色,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不一样的就会是假钱. 但是防伪都有差不多, 有金属线(一般还是两条, 位置都一样, 左边一条半开的粗的, 右边一条细的), 水印(一般还不止一个), 阴阳花纹(就是正面有一部分, 反面有一部分, 对光看就会看到是合成了一个图案). 不过我觉得很奇怪的一点是, 这边这么照顾残疾人, 但是纸币上居然没盲文, 非常之诡异, 问别人也没有个合理的说法, 也没摸出啥地方能让盲人识别的. 就过我手的来说, 感觉一百往上, 大部分就是汇丰的了, 小面额的大家还都比较平均. 汇丰的最好识别, 正面左边绝对是一个狮子头, 图案也大同小异, 背面一般会是香港的著名景点, 刚翻了下口袋, 居然三张都是汇丰的. 中国银行的也比较符合内地的习惯, 正面方面都会是景点. 渣打的粗看像汇丰, 但是左边那个图案不是一样的, 目前看到的有 20 蚊的鱼, 50 蚊的龟, 估计都是水生动物吧, 背面好像都是香港的历史照片. 500 蚊的见过中国银行和汇丰的, 背面都是香港国际机场, 难得配合一次, 另外上镜率比较高的是山顶凌霄阁, 和港岛维多利亚湾风景. 来这么久, 只见过两次 1000 的, 一次是在银行, 一次是昨天 WangWei 付钱, 之所以少一是因为面值太大, 再是因为这边如果大于 100, 一般更习惯用卡, 而造成这个习惯的很重要一条是曾经有过 1000 的假币, 如果不小心收到损失就太大了, 所以现在很多地方都不收 1000 的.
说到港币就还必须说一个叫八达通的东西, 这个可以理解成是学校里的饭卡, 坐车, 坐船, 地铁, 吃饭, 超市, 啥都能用这玩意儿, 应用面太广了, 又不用找零, 比国内更赞的是几乎任何一个能用的地方就能充值, 太方便了, 太方便了. 目前兜里基本都是一张八达通, 一张学校的 staff 卡(类似公司里的工卡, 开门用), 一百来块钱.

2. 薪金/汇率
今早上还跟室友聊到房价, 那就扯下香港这边的消费, 然后扯下这边的薪金, 最后以草根的眼光来看看汇率的问题.
先说这边的房子, 香港以尺为单位来计算面积, 实际是平方英尺, 换算后大概是 1 平方米 = 10.76 平方英尺. 香港的房子一般在几千一尺, 折算后可以看出比大陆贵很多, 所以这边的房子一般也不大, 然后我们一直说应该很多人的房子都是祖传的 -.- 但是这边有一个很好的选择是政府提供廉租房, 就是很多港片里的屋村(还是村屋?), 就是很大的筒子楼, 这样至少可以保证低收入的人也还是可以比较容易有地方住的. 而现在黄埔这边租房的情况, 一般的唐楼一般装修(在内地看来就是住了几十年的房子) 两室一厅至少 4k, 而洋楼(有电梯有保安) 基本都是唐楼 +1k, 而这两室一厅绝对不能用内地的大小来评价, 显然是小多了. 我上周写的有我租的房子的大小和价格, 我自己还无聊画了 3D 图出来,, 有兴趣的可以找我要 SketchUp 画的 3D 图.
然后是车, 香港好车很多, 到处能看到, 但是车的费用估计不少. 我们对面有一广告牌, 上书 “月租 1300”, 一直不明白啥意思, 后来问阿荣, 说, 你没发现上面是停车场么, 那个牌子是说停车位月租 1300, 介个介个, 你想吧, 上班的地方要有个车位吧, 家里要有一车位吧, 你没事出去溜达兜风上街也要个车位吧, 这样算下来, 估计两年的停车费都够买一新车了. 再有油啊啥的, 好像是说这边油价也挺贵的, 这个没研究, 但是过海好像是要不少钱.
再说这边的消费, 我觉得有可比性的比如吃饭, 在学校里, 一顿饭一般是 20 左右, 我们去的多的 staff 是 21, New Can 是 20.5, 在外面去小店, 考虑打折因素, 20-40 一般, 一个让我很心痛的是这边加一小碗米饭就是 6-8, 太贵了!!! 为啥我就这么能吃饭呢 -.- 昨天和 WangWei 买菜去他家做饭, 超市里肉一般是 30 一斤, 牛肉要 60, 鸡肉要便宜, 但是好像也还是经常有特价, 比如我们昨天那盒 550g 的猪肉最后也不过是 12.5 蚊. 蔬菜, 一颗包菜 7-9 蚊, 苹果论个卖, 10 蚊 2 个, 特价有 4 个. 罐装可乐, 这边价格很乱, 从 5 蚊到 7 蚊都有, 但是比内地贵是肯定的. 麦当劳则和内地价格大致一样, 看来确实是全球定价, 且这边食品安全应该更好点.
基本消费就这样了, 然后说薪水, 一个参照点是年薪 12w 港币以下的是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的, 至少我的理解就是 1w/mon 属于低收入人群, 看招聘广告, 洗碗的也有 7k/mon. 一般的大学生毕业应该是 1-2w/mon, 做几年应该在 4w/mon 左右. 看港片, 一般人的月收入大概也是 1-2w, 这边说实际应该也差不多. 大学教授比较有钱, 像正教授级别的, 一个月差不多 10w, 现在室友的老板是 Chair Prof., 据说是有 15w/mon, 差距啊.
扯这么多, 回过头来说汇率, 目前港币和人民币的汇率大概是 100:88.2, 而实际上根据这样的消费和物价水平, 可能 2:1 左右更为合理, 就是达到人民币和美元 4:1 的样子. 但是考虑到内地的太多隐性成本, 比如食品安全监督缺失带来的成本降低, 比如偷税漏税啥的, 如果目前就升到人民币和美元 4:1, 绝对会乱套, 并且经济会大乱. 而随着社会的慢慢进步, 所有事情都变得更公开, 更公平后, 那个汇率水平则比较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