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真快,都上小学了,看起来小朋友并没有太多的紧张或期待,暑假浪了这么久要被约束一下的难过不舍反倒要明显一些,而家长的紧张焦虑远大过小朋友,各种准备各种采购
看过一下课本,第一学期纯知识向的内容应该都会了,期望能有一个更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更有效的学习技巧
时间真快,都上小学了,看起来小朋友并没有太多的紧张或期待,暑假浪了这么久要被约束一下的难过不舍反倒要明显一些,而家长的紧张焦虑远大过小朋友,各种准备各种采购
看过一下课本,第一学期纯知识向的内容应该都会了,期望能有一个更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更有效的学习技巧
最近这个分类下,开篇都是反思下太懒了。距离上一次对奥奥的记录已经过去大半年,转眼奥奥都两岁了
家里人都焦虑的语言能力在逐步赶上来,跟哥哥早开始各种说个不停比是慢了点,但现在听和理解是很棒的,表达上也很积极啊,虽然还是口音很重的婴语,如果没理解到可能就不明白在说什么
会自己抱奶瓶喝奶,晚上饿了会自己指着恒温水壶方向喊喝奶,在家天天找各种零食吃,吃饭也开始吊儿郎当,也跟着哥哥学的要一直看个电视或 iPad
喝水总喜欢瞅着哥哥的杯子去喝,不管是吸管杯还是普通杯子
撒尿拉臭倒是挺规律的,基本没有扒开来被滋一身的
入睡困难户,晚上要嗨很久,熄灯准备睡了还会一直喊爸爸开灯,爸爸读书,中午也要折腾到两点后。规律性上还不错,睡着后只要不是太热,中间可能醒来喝一次奶,然后就到早上了,没啥起床气,晚上也挺省心
早长出来十六颗牙,但后面四颗槽牙就一直有点迟到了。比哥哥和爸爸更厉害的招蚊子体质,又继承了妈妈的疤痕体质,身上的蚊子包就没断过
两岁生日前没啥道理的发热一次,杭州那段时间也是真的热,天天都快四十度,擦个温水澡出来还整热惊厥一次,吓死全家人了,一两分钟两眼发直身体僵硬手在颤抖,叫和拍都没反应的,疫情期间跑儿童医院,发热门诊人多到爆,因为惊厥这个事没有结论,后面又去看神经内科还整急诊住院,最后也没查出个啥,发热间隔下来后出一身疹子就好了,感觉就是每个小朋友都要经历的一次幼儿急疹,只是这次烧厉害点搞到热惊厥。跟哥哥一样,两周岁前整住院一次,算是两岁前的劫么
还在吃手指,对应侧门牙都歪一颗了,苦甲水指套啥的都用过,搞不定,发热出院那次奶奶吓唬了下有那么一会忍住了,但又困又可怜还是没坚持下去
会跟爸爸发嗲,下班回家喊一声奥奥,飞奔过来揽脖子腿夹腰抱住,任何烦恼都可以先忘掉
对奥奥的公开记录真的太少了呀,上一次都是快一年前了,二胎很多事情不新鲜加懒是一方面,另外可能也是有点点隐私担忧吧(努力为懒找借口
相比莫莫哥哥,奥奥弟弟在喂养方面大部分都更让人省心,脾气相对好,睡觉作息吃东西也要好
一开始没那么好动,感觉跟出生时间段有关系,开始大动作时进入冬天,穿多了不好动。莫莫当时是夏末秋初,加上一直是活跃分子,差异明显。八九月时看奥奥还不会走路,担心对比哥哥是不是要慢,结果人家一周不到就从拉着走变成要跑了,追风少年跟哥哥是一样的嘛。等自己会走后也开始各种浪,出去玩也没个定性,哪里都去弄一弄,在同一个地方也呆不了很久
胆子更大,会自己爬高,下楼梯或从高处下来都是直接一脚迈,都不会反过来慢慢滑,带的人都看得胆战心惊,估计还得啥时候自己摔一下吃过亏才会小心
小脾气小心机也开始跟上来,卖萌撒娇,假哭什么的都有。家里俩娃,特别还是俩男孩子,感觉日常打打闹闹免不了,一开始更多都是哥哥欺负弟弟,或粗暴阻止弟弟来参与自己的游戏,后来发现奥奥这家伙也淘,经常也没事故意去撩拨莫莫,所以现在也一碗水端平,是哥哥不对欺负弟弟我们批评哥哥,是弟弟自找的我们也不护着,该批评弟弟该安抚哥哥也要做
语言能力跟哥哥比目前进度明显落后,莫莫这么大时至少爸爸妈妈什么的都被叫烦了,简单词语都问题不大。奥奥现在最好的表现是半指向性叫爸爸妈妈,有时候还叫错,但听懂很多话没问题,问谁是谁,或别的一些问题都明显感觉是理解了做出的反应,甚至有时候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容也会发现是理解的,让人惊叹
最好的安抚物是拇指,吃手指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安抚奶嘴啥的通通不要,也不会有特定的毛绒玩具小毛巾啥的来承担,没事或需要抚慰时就会吃手,连说带拉都管不着,说抹点苦瓜汁柠檬汁啥的看戒掉也没坚定实践。一开始左右手大拇指都吃,到今年秋天变成只吃左手不吃右手,并发现右手拇指经常僵硬,揉搓按摩没好转后去医院看是先天狭窄性腱鞘炎,只能手术,虽然是微创日间手术,不过还是好可怜
本月身体不顺,右手大拇指腱鞘炎手术后一周一直咳嗽,后有发热,去儿保滨江看,听诊有湿啰音,虽然十天前刚术前检查拍过片,还是要拍片检查诊断是肺炎,留下挂水打留置针在左手。这下好了左手拇指吃不了了,右手虽然还裹着纱布,但拇指前端是露出来的,手术后目前恢复得也能动,只能改吃右手,碰到纱布胶带会吐掉,但又忍不住要安抚自己再把手指放嘴里。希望这一波后能把吃手指这个不良习惯给戒掉,之前左手拇指都被含破皮了,跟莫莫一样找个毛绒小玩具当安抚物吧
爸爸,你上班辛苦了,给你一张钱
过年家里互相给红包,完了放房间桌上没收,小朋友下午跑去拆开玩,突然想起来给我一张,这也是给奖励么 :)
外婆,你带我辛苦了,给你一张钱
给完爸爸觉得还不够,从房间里拿着跑客厅来,外婆坐沙发上带弟弟玩,哥哥日常脾气不好经常让外婆气的够呛,这一下说的暖化了
奶奶,你给大家做饭辛苦了,给你一张钱
奶奶当时正在厨房准备做饭,还特别从房间里拿着钱跑厨房门口,哐哐敲门让奶奶打开,再郑重给放奶奶口袋里
妈妈,你当医生生宝宝辛苦了,给你一个红包
前面看到给外婆时,跟小朋友说如果要奖励别人,最好用红包包起来,而不是只给一张,后面给奶奶时还是抽的一张,到这就拿起整个红包,过去给正在另一个房间挤奶的妈妈,而且说的是两个理由
生气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家伙喜欢把这两个字挂嘴边,有时候是起床气或别的没顺他意真的在发脾气,有时候就是故意各种替换各种词,感觉是在叛逆期
我要爆炸啦
发脾气时经常会用这一句,感觉也是跟去年夏天看奥特曼经常有爆炸场景时后面经常会说这个,给弟弟讲故事也总是什么东西爆炸了,夸张的语气手势倒是让弟弟都咯咯大笑
我觉得现在我们家外婆才是老大,我们都应该听她的
因为各种宠溺(老人)加追求平等对话(爸妈),小家伙往不好了说就是总没大没小,而且在自己说什么被人忽略时就会很生气,强调「我才是老大,你们都要听我说」,某天晚上拉臭臭时爸爸发现没穿小内裤,问了一下,说是下午洗澡了外婆说不用穿,然后就再接了上面这句。外婆对娃的期待会高一点,并且日常也是偏严格和强势的风格,之前有挺久没有长期带莫莫了,去年冬天因为奶奶回家有事情,过来帮带后跟莫莫两个人互相也各种对抗别扭来着,后面只能说「这个小朋友大部分时候其实都挺好的,很聪明也很暖让人都很开心,就是情绪控制不好总乱发脾气」,当莫莫表扬或认可时,外婆也会很开心的
上一篇关于奥奥的记录里写说不要厚此薄彼,莫莫当时记录的可细了,结果到奥奥就啥都没写
已经五个月了,一直都在杭州家里,除了生完从喵妈医院回来,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社区医院去体检和打预防针。从暴热的杭州夏天到年末全国大降温,也从薄薄小衣服穿成一个球,一切都好
一直还是没有习惯亲喂母乳,所以都还是吸奶器挤出来奶瓶喂。现在每天吃五到六次,多的时候 200ml,少的时候看情况,平均下来一天有 1000ml+ 的奶量。准备好的情况下一瓶 200ml 的解冻母乳只要三五分钟就能喝完,回气的「滋滋」声关着房间门都能在客厅听的很清楚,这个吃奶还是用了很大劲呢。还没有加辅食。在家用抱着称后减抱的人体重的方式,已经在 7.5kg~8kg
喵妈已经去上班一个多月了,借的双边吸奶器也还给朋友,现在用自己买的单边吸奶器。每天比较规律的挤五次,分别在中午、下午下班前、晚上睡前、凌晨一点、凌晨五点半,职场妈妈还是太辛苦,现在工作日每天都只能睡六七个小时。估计是二胎加一直有规律挤奶的原因,每天都还有剩不少储起来,从出生到现在已经存满一个冰箱还有不少放到其他朋友那占着冷冻室
尿不湿已经用到了 M 号,撒尿拉臭都还规律,正常情况的偶尔因为太多或扭动太厉害会漏一点,不太有掀开尿不湿给换的人来一泡的情况。如果解冻母乳时偏凉,会导致拉稀一些,一般可能是没热均匀,摸奶瓶外面和倒一点都温的但里面还有凉的。偶尔有湿疹,推测是跟喵妈吃的食物可能有关系,但也没有太多案例去找相关性,只能可怜喵妈吃的更小心点
睡觉还挺规律,每天晚上八九点洗过澡或冬天不洗澡,吃奶后开始睡,到晚上两三点会再吃一顿,有时候半夜要玩差不多一小时,早上七八点自己醒来。上午和傍晚会睡小觉,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样子,中午会睡比较长一点,两三小时,也可能白天的觉连在一起,最长有从上午九点睡到下午三四点。睡觉不乱动,放下去什么姿势起来还是什么姿势,就是有时候头会扭一扭,不确定是痒还是睡梦反应,对比一下莫莫哥哥两三个月时放小床上睡一觉能在床上转好几个圈,一个太好动一个太不好动,当然现在冬天冷了穿得多盖得多也可能是个原因
百日的时候去理了发,保留头顶和前面的头发,现在长的挺长,洗澡后没整理好的话,第二天起床多半会炸毛,后面的头发本来就剪短了,睡觉一直蹭,枕秃也挺明显的。脸圆圆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萌萌大眼好奇的表情,逗一逗就会笑,咯咯咯大声笑的时候还是少,没有跟莫莫哥哥一样动不动陷入沉思皱出个囧囧眉。超爱吃手,主要是大拇指,有事没事就把手指塞嘴里了,左边够不着换右边,如果两边都够不着,那就要委屈地哭了。冬天冷了穿得多,另外本身也不爱动,到现在也就是趴着撑一下,翻身要有帮助,靠着人半坐半躺能坚持一会
人说老大照书养,老二当猪养。相比较莫莫当时各种围着他转,现在从娃爸的角度似乎对奥奥没有那么投入,一是月子里请了月嫂在陪着娃妈一起带,现在也是伯伯跟娃妈带着奥奥睡一个屋,二是莫莫还是一个没有独立的娃,娃爸每天洗澡带睡送上学啥的也在分散掉了精力
不过还是给奥奥做一些日常记录,不要偏心,只是之前莫莫经历的有些弯路现在可能不用再提了
出院后在家一直就没出去,一是按各种月子习惯还不能出去,二是杭州这段时间真的热爆了,三是奥奥也还挺给力的没有超出大家的特别之处,不需要去医院获取帮助。直到去满月体检和打预防针才去过社区医院,出去也都还挺好的,没有哭闹
出生时不到六斤,满月体检时看有 4.2kg,算是慢慢追回来。黄疸一直都正常,不需要吃茵栀黄之类还是可能会引起担心的东西。莫莫经历过的湿疹什么的都没有出,只是奥奥脸上之前有点点小痘痘一样的,在用金银花泡水擦擦好一些。脐带十天掉的,都很正常
从出生开始就不太好好吃亲喂母乳,现在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吸奶器吸出来,然后用奶瓶喂。猜测不吃亲喂的几个原因,一是现在比较热,抱着吃很容易就脸都红了,二是自己吃还是有点费劲要花力气的,娃也都会偷懒,三是娃妈现在乳头偏大,奥奥含不太住
因为不好好吃,出院回家后娃妈一直在涨奶,一周多的时候都涨发烧了,在这种疫情状态下真的也特别糟心,去医院看主要还是发炎,还好没有堵到乳腺炎那么严重,后面靠挂水加吃美林降温消炎,以及借了一个美德乐双头吸力更大的吸奶器来主动排空才解决。这一段出生没多久,没存什么奶,妈妈在打针吃药也没敢给母乳,还是火速去超市买了罐诺优能的新生儿奶粉顶了两天。期间外公外婆在这也一直着急,难免叨叨,搞得娃妈本身着急情绪差,产后激素也还没恢复,大吵一架,娃爸也是在各种焦虑当时闹的也很不开心
好在奥奥对奶瓶没有抵触,不像某些娃亲喂也不好好吃奶瓶也不吃这才要命,并且妈妈发烧那几天对奶粉也能很好接受,算是宽心不少。现在吃奶一般在 100ml 出头,最多的时候能嗷嗷吃下 150,但这个明显就多了,后面拍嗝或躺下会哇吐一大口,不要贪心啊
关于吃奶的辅助工具,给奥奥没有去看各种花里胡哨的奶瓶,直接就是贝亲宽口径的玻璃奶瓶就好了,不像莫莫当时有准备 comotomo 那个贼贵的硅胶奶瓶和新安怡的宽口径,都不接受,最后用贝亲最便宜的窄口径玻璃瓶一直吃到断奶。吸奶器本来有买一个美德乐的单边吸奶器,但是在涨奶期间发现这个不给力吸不太出来,还是换过双边更高大上版本的吸力更强的,并且因为娃妈这次哺乳期乳头变得更大,换过两次直径更大的保护罩才能比较通畅点。对奶瓶和吸奶器的消毒,买了一个新安怡的消毒器,相比带莫莫时用锅煮,还是卫生和方便不少,就是会多占点地方,这些工具其实还是多多益善
拉臭撒尿没太多特别,就是有点讲究喜欢洗干净换好新尿不湿后再撒再拉,小浪费,以及跟好多娃一样,拆开尿不湿准备换后,再来一泡尿,滋人身上或周边到处都是,后面这个情况更大的可能还是拆开后不受束缚和变凉爽后的刺激
睡觉的节奏和大人能大体同步,不用黑白颠倒折腾,大一点后开始会黏抱黏哄,只是现在还是隔两三个小时会饿要吃,晚上离能睡整觉还早的很
莫莫哥哥对弟弟现在还是好奇为主的态度,会有主动想去看看,但自己还抱不好不敢抱,只是看看,玩也没法玩到一起,只能凑一下说「弟弟你好,我是哥哥」
最早想起来给莫莫玩游戏和看游戏视频是在 Wii 上玩各种家庭游戏,后面因为我们玩马里奥都不咋地,在小米电视上有搜到马里奥通关视频,于是开启了各种看视频的过程,从当前时间节点来看,弊大于利且负面影响很重,主要是学会了一些脏话,以及有过于暴力、血腥、恐怖的场景,让小朋友也有口头和肢体暴力倾向,虽然有跟他说游戏是游戏现实是现实,冷静的时候他自己也能分清楚,但毕竟是小孩子,把握不好分寸
被影响的列举一下,主播就不介绍了,坑的多好的少,包括
之前看爱奇艺和优酷等视频站,看完各种玩具解说和恐龙介绍,相关视频也容易出现恐龙 PK 之类的,暴力和血腥内容也挺多
说了这么多不好的,其实也还是会有点点好的,比如「屠夫和妹子」的胡闹厨房和胡闹搬家系列,一开始也是因为这个比较温馨才给莫莫看的 bilibili,至于后面那些都是没有及时关注给走偏了
这么多视频内容的观看起因,大多是在家带娃,有要做饭或别的事情,让莫莫一个人玩,或者喂饭时,容易开起电视或视频给安抚,反思一下这个过程失控了挺久。后面注意到负面影响,一是莫莫有一次不自觉说了句「我靠」,爸爸当时就很警觉并很严肃制止了莫莫并告诉他这是脏话不能说,莫莫应该也是被爸爸少见的严肃给镇住了,后面再有过一两次后就没再学,反倒是又一次妈妈随口说了句被莫莫指出来妈妈在说脏话,二是在各种闹情绪的时候,除了会说「你走开」「你出去」之类,还有「我要把你杀了」「我要把你头给砍了」这样明显不对的内容,这个就只能先绝缘输入并慢慢调教改变
目前的解决办法比较粗暴,直接将莫莫的 iPhone 和 iPad 上的 Bilibili 和其他视频应用卸载,把能玩游戏的电脑主机抱去爸爸公司,小米电视限定在儿童栏目。回头等发现可以限制视频内容时,看怎么放开一点电视和视频的管控,电脑上的游戏做下清理,看是不是还是能玩下儿童友好向的
除了限制,也还是要增加对孩子的陪伴,让他被堵了后也还有被疏通的方向才行,目前的投入包括多陪他一起玩实体的乐高或做小游戏,看书。夏天天气实在太热,加上今年新冠疫情影响,出去玩的选项就只能各种搁置。小朋友的变通能力其实也挺好,不让看之后,自己用乐高玩具啥的搭马里奥场景然后说我们来假装玩,其实也挺高兴的
二宝奥奥已经出生十多天,在微信朋友圈有过报喜。按一开始的预产期算刚刚就是那一天,按后面根据生长发育估计的是在 39w+2,顺产,母子平安
因为是二胎,可能会更有经验,照顾喂养上处理的更好一点,也因为是二胎,不像老大出生时就独享全家人的关注
同莫莫出生时的同名博文 欢迎来到这个世界 里一样,对奥奥祝福也很简单
欢迎来到这个世界,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
奥奥的小名跟莫莫一样,按音拆自妈妈的猫和喵,本来爸爸期望是个女孩子,莫幺喵叫幺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来被妈妈指出还是不好,以及发现也是男孩子后就再拆一下变成莫伊奥喵,中间的伊伊并不是现在想要第三个,而是留给喵喵自己,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爸爸给奥奥准备的大名暂时还没有获得全家认可,所以暂时还没有领出生证明和办户口,不过应该也快了,现在杭州有支付宝出生一件事,可以在家把这一堆事情在手机上一次搞定,直接等快递就好。会有一点神奇的是莫莫出生时跟着妈妈集体户口在上城区,奥奥跟着爸妈现在家庭户口要在西湖区,身份证号前六位就会有不一样了
前两篇里有提到怎么对小朋友做电子设备的限制,目前采用的办法和遇到的破解如下
在 iOS/iPadOS 端,目前有了「屏幕使用时间」的设置,直接使用这个就可以了,先给小朋友新建一个儿童账号,跟父母的账号加成一个家庭组,然后就可以对小朋友进行单独的设置
这个屏幕使用时间的设置可以在娃的设备上设置,有一个和解锁密码独立的屏幕控制密码,家长也可以在自己的苹果设备上查看和修改设置
限制屏幕使用时间可以是对整个设备每天的可用时间端进行设定,也可以分不同应用或应用组的最长使用时间,以及限制不能安装或删除 App,和不允许 App 内购,这个对于误点和诱导性点击看起来还是有挺大防御作用,很多推广应用的广告点击后不会触发安装,还可以开内容分级,不过如果真的开到 4+ 好多应用和网页都打不开了(比如微信和爱奇艺好像都是 17+)
这里比较想吐槽的是 iPhone 不能很容易切换账号可以理解,毕竟是一个比较私人的设备,iPad 这种看起来比较容易全家共用的设备,切换账号也都非常麻烦,搜了下这也是被吐槽了很久的「feature」,结果就是这个 iPad 只能给娃用了,大人想用要解锁一堆设置回头还要还原回去,太麻烦
在这期间发现了 bilibili 这个应用投屏到小米电视上的一些奇怪限制,b 站有两个投屏模式,一个是应用内的投屏,这个偶尔会在电视上触发广告(看起来是投屏应用塞的),然后遇到多 P 的视频没法自动翻 P,上一个看完了必须手动选下一个,如果在投屏过程中遇到 iOS 的应用时间限制到了,当前 P 会继续放完,只是没法继续拖动或做别的操作(看起来逻辑是 b 站的应用通知了电视播放某个视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个遇到长视频就让应用时间限制变得呵呵呵,另一个就是原生的 AirPlay,这个都没有上面的问题,不过偶尔连不上电视
不管是设备的使用时间限制还是应用的使用时间限制,到达限定值后会直接锁定不能用,可以在设备上使用前面提到那个独立的屏幕控制密码来增加时长,也可以向家长发送请求,家长的 iOS/iPadOS/macOS 上会收到对应请求,可选拒绝或延长指定的时间段
教会过一次莫莫可以向妈妈发送请求后,小朋友在家有时候要继续看视频啥的就发请求给家长,然后如果没有得到响应,换微信打视频说「我向你请求时间了,快通过」
微软也有家庭组和儿童账号,设置的逻辑有点不一样但大体还是通的。比较特别的是可以按每周里不同天数进行单独设置,不过因为应用列表不太能提前获取(也不知道你会把儿童账号登上什么机器),所以对应用的限制需要先运行过才能比较容易发现
在 Windows 上的限制快到期时,整个界面比 iOS 的要粗暴很多,会有一个全屏蒙层加一个对话框,需要确认只剩下多久,这个在用手柄玩游戏玩到一半的时候会比较影响情绪,还要用鼠标点掉(小朋友还不一定分得清哪个按钮是什么),游戏里如果有不能中断的操作还会影响游戏进程。等限制真正到期时,也是这样一个粗暴的对话框,然后可选是否用家长账号的密码解锁更多时间,也可以向家长发送请求,不过这个邮件送达的实时性和稳定性不如苹果原生的推送
实际上这个操作做的不多,因为小朋友发现这个经常让他玩到一半的时候没有掉,太影响情绪,后面变成还是用家长账号(此处已经破解了大部分),只是先跟他约定好时间或玩几局,等到了就自己乖乖结束,到后面小朋友想到的花招是去玩那些单局耗时更长的关卡,或者在大地图上各种闲逛这样就没有在玩某一局了
在没有使用家庭限制的时候,如果想结束游玩,一开始可以通过 Win+L 锁屏,跟小朋友说到时间了不能玩了。不过很快就被发现为什么每次到时间前你都刚好去动了键盘,这个显然也好办,都在内网,用手机上的远程连接来登录,把正在玩的挤下去就行。挤下去这个需要同账号,如果是在儿童账号登录使用的情况下,用家长账号去远程连接,会在已登录用户那边出提示选是否被下线,这个就不太符合我们的预期了
还发生过小朋友和伯母在家闹着玩,开起来后玩差不多了该停下的,这时候还好家里宽带有公网 IP,通过小米路由器的 App 可以在手机上看到家里的 IP,在路由器上做好端口映射,还是能远程连回去给挤下去,后来换过无线键鼠后,键盘上有一个休眠键,也可以在连电视玩的时候,小朋友拿手柄坐沙发上没注意键盘被按一下,反正就是电视恢复到无信号输入的状态,用别的实体玩耍来引导就行
这一篇是对应 小游戏迷 这一篇里,来说一下现在给莫莫玩的设备
上一篇里提到的好像还是 Wii 和 MacBook Pro 多一点,其实后面玩的多的是 iPad Air 3,以及一台迷你机箱的台式机,手机都用来看视频投屏了
iPad 真的是对小朋友更友好的游戏机,在上面玩愤怒的小鸟啥的手感还是挺好,只是我印象中在 iPad 早期有一些比较好玩的游戏都找不到了,像 Flight Control (一个引导飞机降落到对应跑道或直升机停机坪的游戏)在 Steam 里还能找到,macOS 上已经因为不支持 64bit 而没法玩,在 iOS 的 App Store 里压根就没有,还有平衡球(在一个类似迷宫的盒子里用重力感应滚动小球避开障碍或坑洞到达终点)这些又简单又直观且能把 iPad 的多点触摸或重力感应等能力用起来的都不太有了,都是一些很复杂的,简单的游戏也不停跳广告
除了 Totally Reliable Delivery Service ,后来在 PC 上玩的更多的是胡闹搬家(Moving Out),跟胡闹厨房一个发行商出的游戏,一开始看胡闹厨房的视频时看到了试玩版评测,去撸了个免费的试玩版,然后除了莫莫,喵喵也迷上了这个游戏,不止一次问正式版买的话要多少钱,后面就干脆买了正式版开辅助模式玩,因为只有一个手柄双人玩的时候用键鼠的人比较别扭,又去买了个 Xbox One S 的手柄
这样玩游戏的主力设备变成了一台 K39 机箱(淘宝自制,因为只有 3.9L 大小得名),里面塞了 i7-6700 / B150N ITX / 8Gx2 DDR4 / GTX1660s ITX 短卡 / SN550 1T / 860EVO 500G / 1U 电源 的这么个货,单说性能跑手头这些游戏都能开到 4K 最高画质,放书房玩的时候显示器是一个 27 寸的 4K,但是没有声音,用蓝牙音箱每次开关连接都有点烦,就去再入了个有线音箱,加黑白两个 Xbox One S 的手柄,蓝牙和主机相连。玩的时候莫莫总是会很兴奋的跳来跳去,很容易就趴桌上,往后拉一下很快又往前了。后面琢磨一下家里有电视机的啊,电视机是 4K 的也有 HDMI 接口,整客厅玩去?于是变成了下图这样(看到电视柜前面那个小黑盒子么,那个就是主机)
上图里控制电脑的键盘鼠标用的是一个 ThinkPad 外接键盘,用红点当鼠标,不过除了我家里其他人好像都不太用的来红点,而且这个键盘是有线的,每次从书房把主机搬出来还插电源电视和键盘也有点麻烦,后面又入了套罗技的 MK275 无线键鼠套装,不是优联的,但赢在便宜,就算在书房现在也不玩对键鼠操作要求高的游戏,干脆把书房的 IKBC 机械键盘和赛睿的 Rival 也拿回公司,省得每次搬完主机插一堆线
总结一下现在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