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

迷恋回忆那些熟悉的感觉

上周还是上上周, 想起来说, 现在每天晚上十点前到家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结果说完这句话后, 变成了每天晚上十点离开公司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虽然早上相应也起来晚些, 但是总感觉没睡够, 坐在椅子上等编译或者稍有空闲, 总是想人一沉往后靠下去眯一会.

上周感冒, 然后鼻子继续回到冬天习惯性鼻炎的状态, 只是北京太干燥, 流鼻涕会出血, 跟老妈说了下, 结果在某个工作日的晚上打电话来问有没有去看医生, 当时我正在回家的出租车上, 马上到, 只能很快说了下没事了, 然后给司机指路在哪里停车. 到底能不能给老妈实说我当时才加班回来呢? 其实好像经常跟爸妈打电话都说我马上搞清楚睡了, 实际上经常还在干活过程中, 是继续维持善意的欺骗, 还是如实相告?

最近很容易做梦, 特别是早上, 经常会梦到曾经那些熟悉的人, 那些熟悉的地方, 怀念曾经在阳光里嗅到的香甜, 怀念曾经在河边堤岸上躺着闻风吹来的稻香. 因为梦境甜美, 所以早上更不愿意起床. 确实, 很多东西只能远去, 珍惜现在还有的, 指不定某天又会不见了.

最近还发现了一些自己因为迟钝而久久没发现的事实, 比如某些曾经的小女孩现在似乎也都变成女强人了, 小堂妹现在都是字正腔圆的叫我 “哥哥” 而不是原来奶声奶气的叫 “多多”. 这个感觉很奇怪, 貌似在动漫里或者青春小说里会比较常见, 一般都是邻家大哥邻家小妹关系这样的, 在若干时光流转后发现大家都变得很不是原来那样迷糊爱哭爱闹的无忧无虑的小孩了, 自己能想到的一个实例是 独自等待 里最后夏雨要送龚蓓苾上火车时的场景.

组内四处是溢出的杯具, 大家在寻找多方的心理安慰, 比如不该集体去看 2012, 那个老喇嘛在往杯子里倒水时就注定了这是一个溢出的杯具, 比如前段时间组里在永和拿到了太多的杯具. 某提议给每人发一把牙刷, 将杯具们变成洗具… -______-||

Geek 们的娱乐也是相当的枯燥, 关于借钱后怎么提醒别人, 从写到签名档, 到更新欠款 Wiki, 再到写个 crontab 定期发邮件, 甚至故意去线上 touch 一个 core 文件以便让 OP 在半夜一个电话过来告诉你出 core 了, 内容是你欠谁 xxx 元. 好吧… 说了我们真的很无趣…

[zz] 译稿:当父母请求做你的Facebook好友

难得转一篇文章, 也还是转了, 下面是原始链接: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51102.htm
—-分割线—-
 
  当Matt Florian最近登录他的Facebook帐号检查他400多个好友的状态时,他发现了一个加为好友请求. 
而这个请求竟然来自他的爸爸.这个蒙哥马利县舍伍德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并没有惊慌,是的,他只是深深吸了口气,考虑他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他可以接受这个请求,当然他也可以忽略它.如果他接受,他可以选择他的爸爸只可以看到他的部分Facebook主页界面.但是他思考更多的是和你的亲属在Facebook上成为朋友意味着什么? 

  整个国家,在Facebook冲浪的用户都在思索着相似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父母都在Facebook上相继注册以跟上他们儿女的步伐.他们不仅和他们的儿女(在Facebook上)成为朋友(或试图成为朋友),他们同时还向儿女的朋友发送好友请求. 

  像Matt这样比较开放的,最终接受了父母的好友请求.但有些用户不然,他们在群组里面显露了他们的恐慌,他们谴责父母的侵入并且给出了如何识别和对付父母的几点提醒(到他们的电脑上删除他们的帐号,或者直接不加他们为好友).甚至有关专家也参与进来,阐明他们关于Facebook礼节的有关建议. 

  詹姆士*麦迪逊大学二年级学生,十九岁的Mike Yeamans在颇受欢迎的“No Parents on Facebook”群组里写道:“我不知道是否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今天早上当我登录Facebook时发现一个新的好友请求,当我非常兴奋的点击链接, 我不敢相信竟然是我的爸爸,这很让人气愤.” 

  当Mark Zuckerberg 2004年创建Facebook时,它是作为大学生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而设计的.用户可以构建一个个人主页可以向他们同网络的人接受或发送好友请求.成为好友的用户可以在他们的网络上共用标签,发送信息甚至和朋友的朋友成为好友.它像一个很隐私的俱乐部,因为它只向有特定邮箱地址的用户开放(译者注:最初 Facebook只向邮箱有edu后缀的用户开放). 

  随着Facebook的受欢迎度日趋高涨,它的创始人就开始扩展它的用户群.2005年,它允许高中生进行注册.2006年它决定向大众开放,这引起了它最原始用户的抗议,为父母“入侵”Facebook写下前兆. 

  与此对立的,许多“禁止父母进入”的群组在Facebook上日趋流行. 

  Yeamans和他的一些朋友在2007年发起了“还大学本色,让父母远离Facebook”活动,他们可能只是做为一件乐事来做,但是有超过500人进行签名,每人还有一个被父母入侵的故事. 

  “当Facebook最初向公众开放时我妈妈就注册了一个帐号,当我拒绝她的好友请求时她很生气.”一个略显愤慨的同学写道. 

  一个Facebook群组甚至在网上向Facebook创建者写了请愿书,请求他改变当初的决定. 

  计算机信息系统专业的Yeamans写道:“我喜欢我的父母,但是我想将部分大学经历埋在心底,为了有一点自由我才选择了学校,现在发现好像我错了” 

  他说他的爸爸很固执.“我忽略了他的好友请求,但是他不停的尝试加我为好友.” 

  蒙哥马县Gaithersburg 高中17岁的学生Lily Goldberg表示和父母同在Facebook上是不可思议的,这就好像他们走进了我的卧室. 

  Sandy Spring的舍伍德高中让同学共享了许多关于父母在Facebook上的故事.有一个母亲比自己女儿花费更多时间和女儿的朋友聊天.甚至还有父母参加了 “friending frenzy”活动,这使他们的女儿感到恐慌.当被问及是否愿意接受父母的好友请求时,大多数学生表示拒绝. 

  当然Matt是个例外,Matt的爸爸Bob Florian,宣誓当他向Matt发送好友请求时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他同时也是他15岁女儿Katie的朋友,但是这点他没有告诉任何人). 

  “我甚至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不愿意加我为好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年长的Florian有一个合理的工作理由.他和他同在Grassroots公司工作的同事们,通过一个以D.C.为基础的社区政治运动我那刚落来得到他们客户的信息.在实施他的好友请求之前数月,他已经像打预防针一样询问他的儿女关于这个网站是如何运作之类的问题. 

  当提及人们在网上相互交往的各种方式时Bob Florian谈到:“每次有邀请时,我会说,做朋友真的很酷,好的,我会得到“暗送秋波”(译者注:和校内网上的打招呼是一样的)并且被邀请参加游戏.但是不像他们的开放的儿女,外出时我宁愿骑我的自行车.” 

  今天高速增长的Facebook用户群中大约有66,000,000人超过25岁.超过一半的用户不是在校生.这是否会影响Facebook的市场份额还需进一步观察. 

  对习惯于在网上分享他们一切的这一代来说,这些表现感觉有点古怪.位于芝加哥的伊利诺斯州大学的Steve Jones教授深层研究了数字文化,他表明父母和孩子们的世界有着明显的不同. 

  “许多他们想要隐私的并不是他们想要向陌生人隐藏的,他们只是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他们表示我并不在乎我不认识的人知道这些,但是我很在意和我亲近的人知道这些.” 

  对于一年前在Facebook注册15岁小女孩Taylor Janney来说,是否和她妈妈Karen成为朋友是没有选择的,这是她被允许上网的唯一方法. 

  “我的妈妈是我的第一个朋友,”她笑着说,“这样真酷,和妈妈成为朋友我不感动麻烦.” 

  Taylor的妈妈(Quince Orchard高中的一位老师)说,她在Facebook上获得了无限的乐趣.以前,她跟自己定了一条规矩,她不会和他自己的学生成为好友,但是令她惊奇的是,她的有些同学主动向她发送了好友请求.她第一节课的同学已经建立了他们自己的Facebook群,在那里他们可以交流课堂上发生的趣事. 

  位于Dominguez Hills的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Larry Rosen,他同时是“Me, MySpace, and I: Parenting the Net Generation”的作者,表示家长是很想知道他们的儿女在网上都做了些什么,但是当他们的请求被拒绝时不应该感到懊恼.毕竟很多年轻人都将 Facebook当作他们自己的并觉得父母属于干涉他们的生活.他建议父母和他们的子女间设立规则,不仅仅关于年轻人在网路上的各种行为,还关于父母在网上的行为. 

  他表示可能有些父母不是单纯的为交朋友而请求加为好友. 

  尽管最初的恐惧,Yeamans还是修改了他关于父母加入Facebook的态度:“我表示让步,他们可以加入Facebook,但是我不会加他们为好友,就这样,有些事我不想让他们知道.” 

  尽管父母们以为自己已经成功加入,但是有一条应该注意,能登录和加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同学们表示对隐私设置很茫然,当然还有周六狂欢的照片?这样隐私是不可能存在的. 

翻译:龙轩@译言
作者:Lori Aratani

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如果我不想失去想珍惜呢?

人说, 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那我说, 如果我现在已经知道珍惜, 但是却还是不可避免的要失去, 那该如何?
 
以前总是在怀疑这句话, 然后在无数次的受伤后开始明白这句话的正确性, 但是, 在明白正确性后, 发现还是在不可避免的掉入这句话的悲哀, 因为, 当自己很早就知道珍惜的时候, 却也知道了终究会失去.
 
如果, 有两件同样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都想珍惜, 但是, 两者只能选其一, 会如何?

奇怪的梦, 想回家…

似乎每次有记过点东西后就会做梦, 日记, 周记, 月记? 反正就是会记录最近的事情和要想的东西后就会做梦, 并且会有奇怪的内容, 是一种扭曲的真实写照吧.

梦到某人, 然后醒来, 看看时间才 5 点多, 接着睡.

梦到回家过年, 很热闹的场面, 但是好像是因为看到了很奇怪的东西, 然后导致一种极大的恐惧, 而后逃跑, 但是却总还是会被找回去, 并且从来也没跑出过某个无形的大圈子, 原来似乎也有过?

早上起来后一个人随便哼哼, 到 CoCo 的《想你的 365 天》中 "梦里, 你在回家的路" 那句时, 突然就哽咽了. 昨天还在很没心没肺的说终于可以结束一年零几天没回去的记录了, 还在写好玩的 160 个小时后就在回去火车上了, 而事实上, 其实自己是那么的想回去…

Missing

决定今天不用英文, 对Missing这个词的解释还是无法做到用英文表达, 迷失, 思念, 真是敬佩发明这个词的人. 现在就处于这种状态, 迷失自己, 想你, 想家.

一直以为自己已经能很坚强的离开家, 事实上我也在外面过了几年了, 偶尔回去, 但是这一次有超过8个月没回去了吧, 真的还是想家呢. 本来爸爸妈妈说暑假可能会过来玩的, 最后还是没来. 今天接到妈妈的电话, 很开心, 本来都准备打电话回去了. 放假还有接近4个月呢,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想你们 :)

Missing you, 失去or想念? 这个词曾经不停的以两种用法同时出现, 想你, 如果有超过24个小时没有你的消息, 我会坐立不安, 害怕不知不觉间你就从我的生命里消失.

迷失自己? ACM/ICPC吧, 关于这个, 不知道怎么说好, 最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有一种麻木的感觉了, 这样不好, 我需要调整.

Mid-Autumn day

The day for family to get-together and for a celebration in Chinese custom, I spent 2 hour to write a code for the practice contest of ACM/ICPC Asia Regional 2006, Beijing, Internet Preliminary Contest in the eve, but I feel happy because these things I did are what I’d like to do.

 Oct. 6th is also the birthday of my father, so I wanna say "Happy Birthday, My Lovely Daddy!" now, but it’s too late, so I’ll give a call tomorrow(or the next daytime?) and send my blessing to my dad, who is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 and the best teacher in my life.

Happy Mid-Autumn day! Wish everyone can have a nice moon at this 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