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莫上小学了

时间真快,都上小学了,看起来小朋友并没有太多的紧张或期待,暑假浪了这么久要被约束一下的难过不舍反倒要明显一些,而家长的紧张焦虑远大过小朋友,各种准备各种采购

看过一下课本,第一学期纯知识向的内容应该都会了,期望能有一个更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更有效的学习技巧

奥奥都两岁了

最近这个分类下,开篇都是反思下太懒了。距离上一次对奥奥的记录已经过去大半年,转眼奥奥都两岁了

家里人都焦虑的语言能力在逐步赶上来,跟哥哥早开始各种说个不停比是慢了点,但现在听和理解是很棒的,表达上也很积极啊,虽然还是口音很重的婴语,如果没理解到可能就不明白在说什么

会自己抱奶瓶喝奶,晚上饿了会自己指着恒温水壶方向喊喝奶,在家天天找各种零食吃,吃饭也开始吊儿郎当,也跟着哥哥学的要一直看个电视或 iPad

喝水总喜欢瞅着哥哥的杯子去喝,不管是吸管杯还是普通杯子

撒尿拉臭倒是挺规律的,基本没有扒开来被滋一身的

入睡困难户,晚上要嗨很久,熄灯准备睡了还会一直喊爸爸开灯,爸爸读书,中午也要折腾到两点后。规律性上还不错,睡着后只要不是太热,中间可能醒来喝一次奶,然后就到早上了,没啥起床气,晚上也挺省心

早长出来十六颗牙,但后面四颗槽牙就一直有点迟到了。比哥哥和爸爸更厉害的招蚊子体质,又继承了妈妈的疤痕体质,身上的蚊子包就没断过

两岁生日前没啥道理的发热一次,杭州那段时间也是真的热,天天都快四十度,擦个温水澡出来还整热惊厥一次,吓死全家人了,一两分钟两眼发直身体僵硬手在颤抖,叫和拍都没反应的,疫情期间跑儿童医院,发热门诊人多到爆,因为惊厥这个事没有结论,后面又去看神经内科还整急诊住院,最后也没查出个啥,发热间隔下来后出一身疹子就好了,感觉就是每个小朋友都要经历的一次幼儿急疹,只是这次烧厉害点搞到热惊厥。跟哥哥一样,两周岁前整住院一次,算是两岁前的劫么

还在吃手指,对应侧门牙都歪一颗了,苦甲水指套啥的都用过,搞不定,发热出院那次奶奶吓唬了下有那么一会忍住了,但又困又可怜还是没坚持下去

会跟爸爸发嗲,下班回家喊一声奥奥,飞奔过来揽脖子腿夹腰抱住,任何烦恼都可以先忘掉

企业用工困境两例(一)

站在万恶的资本家角度来组织管理工作和思考后,目前遇到的两个无解的问题,记录下,看看未来会不会有更好的解决

一是女性员工因怀孕生子,引发的职场女性在招聘和用工过程中的被区别对待的问题

首先我们不质疑任何涉及政治正确的话题,不管是站个体还是国家,都应该鼓励和支持生育,保障员工利益。怎么保障?一是对生产的女性在怀孕期、产假期和哺乳期提供必要合理的假期和薪资保障,以及孕产妇丈夫在三期内因陪同照顾等需要的假期和薪资保障,保障的钱怎么出?我认为作为国家政策,应该由国家统一调配,对所有人以某种方式收取一个基金池来保障,可以是强制全员生育保险,可以是企业、社会或个人税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是印钞、国家公共开支里预留的一部分,否则都由当事人所在的企业方负担,那企业作为盈利机构,必然会趋利避害少招或不招育龄女性,惩罚少招不招女性和奖励多招女性的政策本质上还是纳入统一调配

然后是在政策保障外,女性的职位持续问题。对于类似简单培训交接就可以上手,且量大可互换性高,如生产线工人这样的岗位,女性生产前和生产后都可以快速放下或拾起,只要做好工作时长和安全防护等保障,对孕产妇个人说影响不大,对企业方来说也就是阶段性人手安排的调整。而对于某些专业岗位,需要长期的专业学习或对业务的了解,且岗位数量单一,如公司的财务经理,产假期带来的岗位空缺就非常麻烦,不可能强迫或引导产后女性员工在产假期来工作,这个违背基本道德,且在产假期对新生儿的照顾培育也不会有足够精力还去工作,如果用合格的其他人来补充,因为岗位数量单一,企业不太可能有现成的备岗人员,另行招聘并适应岗位工作的话,等休产假员工回来上班后,两个人一个岗,谁去谁留?让休产假的员工转岗,这样跟支持和鼓励生育完全违背,女性会不敢生育,让另行招聘的员工离岗,不说另外带来的招聘和用工成本,如果来顶替的人知道只是临时顶班,事后必被放弃,还会有多少人愿意来接手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整个职业成长和企业的业务规划持续性。女性员工为了生育,孕期加产假加哺乳期,生理上的变化对专注度和情绪波动都还是有不可忽视的客观影响,以及,在需要持续学习成长的岗位上,脱岗半年后回来要跟上新节奏就需要花额外精力。从企业角度,如果准备生育的员工是业务线上的关键人物,缺席会导致业务线无法推进甚至无法维系,怎么办。孩子出生后还会有更多体检疫苗或生病照料的请假,这个对男女员工都一样,所谓 35 岁危机也是从万恶资本家角度看,时不时需要顾家的大龄同事,显然不如能专注投入甚至可以任意加班加点的牛马好驱使,要不是看在经验的份上,巴不得都优化毕业掉

二是大城市生活成本持续升高,年轻人留不下来,企业面临招工难,流失率高,又不得不维系高强度招聘的问题。拖拖拉拉写不完,回头另开一贴

macOS 还是需要 Karabiner 来解决 CapsLock 和 Shift 延迟的问题

在前阵子的 macOS 实用小工具记录 2 里提到,因为有原生锁屏快捷键后不用装 Karabiner 了,但最近在 macOS 下打字,按 CapsLock 切换大小写或临时按 Shift 时总有延迟的感觉,搜到这个现象很普遍,但怎么解决不知道

今天看到 v2ex 这个帖 https://www.v2ex.com/t/851971 ,以及里面提到的几个其他讨论帖,还是把 Karabiner 装了回来,因为

How to disable caps lock delay
Karabiner-Elements disables the caps lock delay without any action since v13.3.0.

官网在 https://karabiner-elements.pqrs.org/

如果用 brew 则用 brew install karabiner-elements 安装

macOS 实用小工具记录 2

本文用于更新和补充 macOS 实用小工具记录 里提到的工具 v2022.03.16

更新部分

Hidden Bar

  • 最终发现不用也能接受,只要吧 Stats 显示的监控变少一点就好了,不用放那么多图标在菜单栏里

Karabiner

  • 如原文所说,之前是为了映射 Power 键方便锁屏,现在用原生 Ctrl+Cmd+Q 已经可以解决了,自己没有别的键映射就没再装了

Scroll Reverser

  • 这个工具的作者说未来会改为收费工具,虽然一直没有落地,但不想白嫖
  • 另外是这个工具在 macOS Monterey 下(macOS 12.x)偶尔会失效,找到了另一个工具来替代

补充部分

Cleaner

Keka

  • https://www.keka.io
  • 压缩解压工具,命令行版的 p7zip 对非专业用户还是不够友好

MOS

  • https://mos.caldis.me/
  • 替代 Scroll Reverser 的小工具,将鼠标的滚轮方向单独调整成跟 Windows 下方向一样,保留触摸板是原生方向
  • 在 GitHub 上有免费开源,也可以 brew 安装,界面看起来更现代化一些

macOS 实用小工具记录

记录一下自己目前在 macOS 上常用的小工具们(按字母序)v2022.02.10

DaisyDisk

  • https://daisydiskapp.com/
  • 磁盘空间分析工具,免费可试用,我某次买过付费的就一直在用
  • 可以用 gdu 等工具替代,只是这个可视化做的更漂亮

displayplacer

EasyRes

  • http://easyresapp.com/
  • 屏幕分辨率快速管理工具,免费,Mac App Store (MAS) 直接有下载
  • 相比 RDM 等工具,这个安装和使用更方便

Hidden Bar

Itsycal

Karabiner

  • https://karabiner-elements.pqrs.org/
  • 键位重映射工具,之前主要用来把外接键盘的 Pause/Break 重置为 Power 方便锁屏,现在有了原生 Ctrl+Cmd+Q 后好像用不上了

Rectangle

  • https://rectangleapp.com/
  • 窗口布局管理工具,之前的 Spectacle 不更新了,这个适配新的更好点,同样免费且开源

Scroll Reverser

  • https://pilotmoon.com/scrollreverser/
  • 鼠标滚动方向调整小工具,系统原生只能触摸板和鼠标方向同时改,实际上触摸板保留 macOS 原生方向跟手挺好,外接鼠标还是跟 Win 保持一致更舒服

Snipaste

  • https://www.snipaste.com/
  • 截图小工具,也有推荐 Shottr 的,不过这个在 macOS/Win 上都有,国人开发界面也更好理解

Stats

奥奥 Month 16

对奥奥的公开记录真的太少了呀,上一次都是快一年前了,二胎很多事情不新鲜加懒是一方面,另外可能也是有点点隐私担忧吧(努力为懒找借口

相比莫莫哥哥,奥奥弟弟在喂养方面大部分都更让人省心,脾气相对好,睡觉作息吃东西也要好

一开始没那么好动,感觉跟出生时间段有关系,开始大动作时进入冬天,穿多了不好动。莫莫当时是夏末秋初,加上一直是活跃分子,差异明显。八九月时看奥奥还不会走路,担心对比哥哥是不是要慢,结果人家一周不到就从拉着走变成要跑了,追风少年跟哥哥是一样的嘛。等自己会走后也开始各种浪,出去玩也没个定性,哪里都去弄一弄,在同一个地方也呆不了很久

胆子更大,会自己爬高,下楼梯或从高处下来都是直接一脚迈,都不会反过来慢慢滑,带的人都看得胆战心惊,估计还得啥时候自己摔一下吃过亏才会小心

小脾气小心机也开始跟上来,卖萌撒娇,假哭什么的都有。家里俩娃,特别还是俩男孩子,感觉日常打打闹闹免不了,一开始更多都是哥哥欺负弟弟,或粗暴阻止弟弟来参与自己的游戏,后来发现奥奥这家伙也淘,经常也没事故意去撩拨莫莫,所以现在也一碗水端平,是哥哥不对欺负弟弟我们批评哥哥,是弟弟自找的我们也不护着,该批评弟弟该安抚哥哥也要做

语言能力跟哥哥比目前进度明显落后,莫莫这么大时至少爸爸妈妈什么的都被叫烦了,简单词语都问题不大。奥奥现在最好的表现是半指向性叫爸爸妈妈,有时候还叫错,但听懂很多话没问题,问谁是谁,或别的一些问题都明显感觉是理解了做出的反应,甚至有时候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容也会发现是理解的,让人惊叹

最好的安抚物是拇指,吃手指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安抚奶嘴啥的通通不要,也不会有特定的毛绒玩具小毛巾啥的来承担,没事或需要抚慰时就会吃手,连说带拉都管不着,说抹点苦瓜汁柠檬汁啥的看戒掉也没坚定实践。一开始左右手大拇指都吃,到今年秋天变成只吃左手不吃右手,并发现右手拇指经常僵硬,揉搓按摩没好转后去医院看是先天狭窄性腱鞘炎,只能手术,虽然是微创日间手术,不过还是好可怜

本月身体不顺,右手大拇指腱鞘炎手术后一周一直咳嗽,后有发热,去儿保滨江看,听诊有湿啰音,虽然十天前刚术前检查拍过片,还是要拍片检查诊断是肺炎,留下挂水打留置针在左手。这下好了左手拇指吃不了了,右手虽然还裹着纱布,但拇指前端是露出来的,手术后目前恢复得也能动,只能改吃右手,碰到纱布胶带会吐掉,但又忍不住要安抚自己再把手指放嘴里。希望这一波后能把吃手指这个不良习惯给戒掉,之前左手拇指都被含破皮了,跟莫莫一样找个毛绒小玩具当安抚物吧

近期用电脑的几个小技巧调整

Edge 浏览器在某个版本后默认开启了拷贝当前访问网页链接时,复制的是网页标题,粘贴时如果遇到富文本编辑器,出来是标题文字加跳转链接,如果遇到纯文本编辑器,出来就是网页标题。这个可以在 Edge 的设置里「共享、复制和粘贴」里将格式改成「纯文本」来解决

macOS 12 Monterey 里新增了快捷备忘录的操作,默认是屏幕右下角作为触发角,以及 Fn+Q 唤起。这个本是个好事,但增加了触发角其实会有不必要的困扰,在 macOS 的系统偏好设置里,到「桌面与屏幕保护程序」里,在屏幕保护程序页的右下角来设置「触发角」将其改为没有任何行为即可。顺带吐槽下触发角这个设置项的入口其实挺反直觉的,好在还能有搜索

MacBook Pro 通过 BootCamp 安装 Windows 10 及取消 Office365 链接 OneDrive

公司有一批换旧下来的 MacBook Pro,同时因为一些调试需求,又需要 Windows 设备,看了下公司买的 Windows 10 Pro 授权是有多的,可以通过 BootCamp 在这些机器上装 Win10 来当测试机用

BootCamp 在 macOS 里自带

准备好 Win10 的安装文件,因为我们有买企业授权,直接去批量许可服务中心去下载对应 ISO 文件

这里有踩一个坑,在 macOS Catalina (10.15) 之前版本,BootCamp 可能提示复制 ISO 文件失败,这里需要使用一个叫 Boot Camp ISO Convert 的工具,将原版 ISO 做一下转换。简单说原因就是 FAT32 文件系统不支持单个文件超过 4GiB,转换工具可以将 ISO 里的 install.wim 转成更小的文件,工具下载链接在 https://twocanoes-software-updates.s3.amazonaws.com/Boot%20Camp%20ISO%20Converter1_6.dmg

按 BootCamp 提示,选择转换好后的 ISO 文件,确定分区大小,直接下一步就好了。重启进入 Windows 安装流程可能发现没有网络,先跳过,等完成安装后在资源管理器里看有一个虚拟光驱,里面是 Win10 安装文件,进入发现里面相比原版安装镜像多了个 Boot Camp 工具包文件夹,进去 setup.exe 安装好各种驱动,再重启一次就完成安装

目前看 Win10 对 MacBook Pro 的高分屏支持也还不错,除了安装过程一开始只能 100% DPI,后面的安装流程和系统内,200% DPI 下显示效果很棒

因为是测试机,登录企业 Office 365 后不希望跟账户绑定的 OneDrive 和 OneDrive for Business 打通,先在系统设置里卸载 OneDrive,然后在注册表里到 计算机\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Office\16.0\Common\Internet 路径下,新增一个名为 OnlineStorage 的 DWORD 键值,数值写 3,关闭所有 Office 应用再重新打开,在个人账户页和打开页就都没有 OneDrive 在线内容了

锻炼记

本来想要不要写减肥记,但好像并不是纯以减肥为目的,还是说说去锻炼期望保持身体健康的事情吧

上大学时体重在 52~55kg 之间,一直到大三暑假出去实习也差不多还是这样。等一实习和工作,体重和体型立马就变了,60kg,65kg,不停刷新纪录,身材也从精瘦少年变成肥腻一滩肉,直观判断涨体重还是吃得更好,有油有肉饭量还不控制,外加锻炼明显变少,大一大二每周一次体育课外加各种上课爬楼还是能消耗不少

硕士毕业后,不管在北京还是杭州,结婚后或生娃后,体重也一直在 63~70kg 之间放飞。到去年冬天体检时,发现体重又逼近 70kg,超过 BMI24 的建议线,且体脂率明显偏高,而且自己的静息心率也随便到八十,自我感觉都不太好。公司搬家后一群小伙伴在组团研究报名附近的健身房,也跟风给自己也定个目标,去跑跑步把身材控一下

减肥无非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减少输入增加输出

先说迈开腿,因为自己是特别爱出汗的体质,外出跑或骑车,遇到的问题就是身上黏糊糊臭烘烘难洗澡,目前家里两个娃,房子也不大,在家锻炼或小区里跑跑,回来冲澡也碍事,于是就去公司旁边的健身房办了年卡,走过去几分钟,能冲澡有跑步机就能满足我的基本需求

对各种器械和哑铃杠铃啥的都感觉还没到那个阶段,先挑自己能坚持的,跑步吧。先从 8 分左右的配速先跑起来,一公里两公里往上加,跑到 6 分配速(10KM/h)时感觉比较瓶颈,试过提速到 5 分半甚至 5 分,心率扛不住,时间和距离上测试最长到半小时出头,五公里的样子。大一时被坑去校区运动会上跑过五公里,当时的成绩好像是 25 分钟内,虽然被好多人套圈但好歹也完赛且不是最后一名,对笨狗这个之前体育困难户已经是莫大的进步了,现在看想回到那个年轻的状态还是有点做梦

期间看过一些跑步的帖,大神或天赋好的随便练练就能稳进 5 分的配速,而且一跑就是 10KM 往上,我就图个乐,也不打算跑马,还是别这么强求自己了。装备上倒是按各种帖给升级了下,鞋子换了阿迪的 UltraBoost 20 系,确实要轻和包脚,落地缓冲也要舒服,裤子就是迪卡侬买的普通运动短裤,这个够了,衣服也换了阿迪的跑步短袖,很薄很透气,笨狗这个出汗体质随便动动后就能让衣服上半截湿透

按各种锻炼的建议,试过椭圆机,说是对膝盖更友好,但不知道是我姿势不对还是怎么,总感觉挺别扭,而且强度偏低。也试过一些器械,不过没人带也不想请私教,动作可能也不很是标准,而且做器械时比较枯燥,听歌看剧都不方便,做的也少。因为首要目标是减脂,也试过 HIIT,开合跳深蹲啥的,同样是做的时候偏枯燥且一个人在那做有点尬,最后还是干跑居多。在跑步机上其实也挺无聊的,听歌如果是舒缓点的也昏昏欲睡,节奏快点会不自觉想提速,但整体还是痛苦无聊的心态,听过播客节目,思路跟着走时间上相对不会那么难熬,但也没太多激情,最近发现看剧会好很多,刺客伍六七这样的又不会一直想着自己在苦哈哈跑步又很燃,最近在补 EVA 这样各种神作但一直只闻其名并没看过的经典番,就是跑步机上能放手机的位置偏低,有点低头

管住嘴这块,首先是控了下饭量,不再每顿都可劲吃到撑,吃个六七分饱就行了,反正还有各种水果零食和在家扫尾,饿是饿不着的,然后是对碳酸饮料稍微节制了点,可乐这种肥宅快乐水也不再每天都喝,但也没必要太苦了自己,该快乐时还是可以快乐下,最后是中午锻炼回来一般不正经吃饭,有一包鸡胸肉就差不多了,能顶饿,也够补充蛋白质,这个外人看来可能有点苦哈哈的,不过中午锻炼了本来也没太多食欲,刚好也轻度控制下摄入,后面估计会变成偶尔的行为,毕竟体重已经到了期望范围

从去年底的接近 70kg,经过五六个月每个月稳定 1.5kg 的降速,到现在在 62kg 左右,虽然有从冬天到夏天衣服穿得越来越少的影响,但自己身体上的变化也是挺明显的,大腿小腿上的肥肉圈变小了,肚子也平了很多不再凸起来,白天静息心率六十出头,晚上睡觉在四五十。跟人开玩笑说减掉的肉就是这么多

24 瓶 300ml 的可乐,共 7.2kg

24 瓶 300ml 的可乐,共 7.2kg

确实人的密度也差不多是这样,不管是重量上还是体积上都少了这么多,这么直观一对比还是挺震撼的,如果考虑到掉的体重更多是脂肪,可能还有肌肉增加,可能体型上的变化要更大一些

最近在健身房做过一次体测,体重目前这样就挺好的,个人期望控制在 60~62kg 吧,体脂率上还可以更优一点,建议是减 2.8kg 脂肪增 2.8kg 肌肉,特别是上半身,估计跟我一直只跑步没练上身有关。后面打算每次去健身房 20min 跑步 + 3×3 组器械 + 10min 跑步,再做下俯卧撑啥的,缓和减重,慢慢增肌,不用练块头,保持健康才是目标。努力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为家庭健康生活一辈子